http://www.ithome.com.tw/itadm/article.php?c=65850

近日和一位博士班同窗討論研究議題,聊到「雲端運算」(cloud computing),他似乎興趣缺缺:「雲端話題炒了這麼久,早就不是新鮮事,也沒造就畫時代的新技術,有啥好研究的?」

同窗以技術論英雄,讓我想到在音樂中,亦有所謂「炫技曲」,運用艱澀的和弦、繁雜的音符或大開大跳的音域,令聽眾目眩神馳,贏得譁眾取寵的效果。若將IT比做音樂,市場每推出一項「新技術」,宛如奏起一首炫技曲,娛樂性有之,但音樂對世界真正深遠的影響,在於其感動人心的力量;IT之於人類最大的意義,也在於它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、為產業經營模式帶來的轉變和價值。

甫獲杜拉克論文獎的廿九歲年輕經濟學家弗羅里安‧蘭席格(Florian Ramseger),獲獎作品便是探討「雲端運算」。儘管杜拉克本人對IT不甚了了以至於重視程度有限,但若他還活著,也不得不肯定蘭席格所言。

蘭席格主張,雲端運算有三大重要貢獻,與杜拉克的「知識社會」(knowledge society)相呼應,一是將更多知識菁英連結在共同的平臺,二是打破舊有的雇主-員工關係、增加工作環境的彈性,三則是模糊了階級,但凡有想法的知識人才,皆可不受職位高低限制,直接提出有利於組織的建議。

因此,雲端運算雖稱不上新技術,然而這朵「雲」的籠罩,已在不知不覺中令IT產業氣象大變。儘管未到顛覆全人類生活的程度,至少也已撼動了上班族的工作模式,並可能引發無數連鎖效應,帶動企業進行相對應的創新,其衝擊或連杜拉克也未敢小覷。

如果說,造成產業環境改變的因素像一顆顆從天而降的隕石,那麼雲端運算只不過是其中一顆。面對不斷變動的市場環境,你是否還打算安於現狀、墨守成規?

最新出爐iThome對CIO進行的問卷調查,請他們針對組織管理最重要的種種工作評分。結果顯示,流程改造、提升效率、降低成本榮登十四個選項中的前三名,至於「創造新的競爭優勢」與「創新產品或服務」則位居第七與第十。

綜觀臺灣科技製造業生態,恰恰反應了CIO普遍的思維──持續改造流程、提升效率,不就是為了能消化更多訂單?面對同業相輕的削價競爭,業主也只能想方設法降低成本。所謂「創造新的競爭優勢」,泰半也是用更低廉的價格,提供同等甚至更高品質的產品。如此惡性循環,辛苦研發新技術、費盡唇舌搶到訂單,利潤卻日益稀薄。

企業是否應祭出不同策略,透過更創新的方式提高商品或服務的價值,以求讓公司獲利、員工福利甚至國家經濟得到更顯著的提升?

理論上,是該如此。偏偏大多數企業主管,管它時代怎麼變,依舊堅持「照老樣子經營」(business as usual)。原因無他──習慣了!天生萬物皆有慣性,一旦構成某種常態,便很難輕易動搖。教育心理學研究發現,學生大多喜歡坐在同一座位或附近;熟悉,便感覺自在,也較不容易分心。企業經營亦若是。業主習慣了既定的市場架構,只消不出現天災人禍,維持現狀往往是最簡單也最教人安心的選擇。殊不知在不斷變動的環境裡墨守成規,彷彿溫水慢煮的青蛙,一時三刻看不出危機,實已墮入水深火熱的死亡陷阱。

暢銷書《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》作者說道:「如果你想變有錢、變得成功,你最好要習慣『感覺不舒服』這件事。」對許多企業(尤其是規模大的)來說,創新或多或少是在公司裡鬧「革命」,定會有某些人在某一段時間裡感到不舒服。領導人唯有跳脫往日的思考及行動框架,邁出自己的舒適圈(comfort zone),方可能擴張境界、看到一片新天新地,從中挖掘出新的經營模式與獲利機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eihsinchiu 的頭像
    weihsinchiu

    維新生活日記

    weihsin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